半步多 玄玉的博客

研习RocketMQ01之高可用与消息存储

2022-01-01
玄玉

常见的主流消息队列有以下三款,各自定位也有所不同

  • RocketMQ:高性能可靠消息传输
  • RabbitMQ:可靠消息传输
  • Kafka:系统间的数据流通道(海量的数据通过它走通道,比如大数据日志分析,要的就是大量数据的吞吐量)

可以看出,RocketMQ 和 RabbitMQ 是扛业务流量的(属于OLTP),Kafka 偏重数据分析领域(属于OLAP)

三者的区别,大体如下:

支持分布式则说明扩展能力好,扩展能力好就能存很多消息,能存的消息多则表示堆积能力好

堆积能力好就能更好的实现削峰填谷(即把请求先缓存在MQ,再慢慢消费,它考验的是 MQ 的堆积能力)

  RocketMQ RabbitMQ Kafka
数据可靠性
性能 非常高
可用性 分布式、主从 主从 分布式、主从
堆积能力 非常好 一般 非常好
延时消息 只支持特定Level 死信队列实现 不支持
事务消息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消息过滤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消息查询 支持 不支持 不支持
批量发送 不支持 不支持 支持
消费失败重试 支持 支持 不支持

高可用

上面是 RocketMQ 的拓扑图和架构图,可以看出,它主要有四个结构:

  • NameServer:集群管理
  • Broker:存储消息
  • Producer:生产者
  • Consumer:消费者

其特点如下:

  1. 每组Broker都是主从部署的,且都会注册自身信息到nameserver
  2. 每组Broker之间是没有数据同步的(即各个master之间都是独立的)
  3. 消费消息时,consumer会从nameserver获取topic所在的broker信息,然后建立broker连接,消费消息
  4. 生产消息时,producer会从nameserver获取可以存储topic的borker信息,然后建立broker连接,投递消息
  5. producer只会把消息投递到主broker(不会投递到从),而consumer则主从都会去消费(这是高可用的一个手段)
  6. nameserver集群的各个节点之间相互独立,且无任何的数据通信(它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所以broker在注册时要注册到nameserver的所有节点上,不过nameserver节点很少,再加上还有hearbeat
    即便注册失败,还会通过心跳不停的注册来保证nameserver的数据一致性(所以它的节点很快就对齐了)
    同样,在做服务发现时,随便连到某一个节点上就可以找到broker了

虽然nameserver集群的实现方式有点偷懒,但broker节点的变化频率并不高,所以这并不会消耗过多的资源

而其分布式就体现在:可以很方便的扩展出一组Broker,然后注册到NameServer

所以说它的堆积能力强就是这个原因(现有的Broker写满了,可以很方便的扩出一组来,扩展性非常好)

可靠性

数据可靠,无非就是说数据不丢

这通常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固化(即刷盘,保证本地的数据可靠)和同步(即broker的主从部署,避免单点)

固化方式有两种:

  • 同步刷盘:性能低,可靠性高
         消息到达broker后,就先写到磁盘上,然后才会返回给producer说消息发送成功
  • 异步刷盘:性能高,可靠性低
         消息到达broker后,先在缓冲区攒着,然后直接返回给producer说消息发送成功
         具体刷盘的动作,是由异步线程在触发了某个阈值之后,再把缓冲区数据写到磁盘
         这个阈值一般就是时间和空间(每隔多长时间写一次,空间达到多少写一次)
         而丢数据的话,最多也就是丢两次刷盘之间的数据,但是性能高

通过刷盘,保证了本地的数据的可靠,但这还不够,因为分布式系统,就要避免单点
现在主库的数据可靠了,那从库呢(或者说多副本)?
所以要做到一致性写入,就得来看一下数据同步的方式

同步方式也有两种:

  • 同步双写:性能低,可靠性高(比如master挂了,没关系,slave有全量消息,能保证被消费)
  • 异步复制:性能高,可靠性低

实际部署时,除了根据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固化和同步方式外,还要考虑机柜

部署这种存储产品时,两台机器都不会放到同一个机柜里面,而是各自独立放在不同的机柜

因为机柜同时掉电的概率太低了,这就等于是间接的保证了可靠性(也就没必要非得同步刷盘同步双写了)

实际生产环境用的异步写更多一些

可用性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点:broker主从模式如果master宕机,那么broker就会变成可读不可写的状态

这个特性能保证mstaer剩余未消费的消息,通过slave得到消费(消费的偏移量也会同步到slave)

对于未同步到slave的消息,如果此时broker可写的话,那么这些消息就会被跳过,就会造成它丢了

所以此时要求slave不可写,除非我们人为的把slave提升成master

对于broker的集群搭建方式,有以下不同:

  • 单master模式(相当于线下的测试环境,它没什么可用性,挂了就挂了)
  • 多master模式(可用性稍好些,但若挂了一个master,里面数据容易丢,所以这个模式意义不大)
  • 多master多slave模式(具体固化和同步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消息存储

这里有几个概念:

  • CommitLog:存储消息主体(虽然名字里有log,但不是日志,它存的是消息数据)
  • ConsumeQueue:消息消费队列
  • IndexFile:消息索引文件(它跟存储没啥太大关系,是给运维用的)

commitlog

所有producer生产的消息,都会追加写到commitlog里面

注意:这里是谁先到commitlog,谁就先写进去,保证了它是顺序写的

所以可能会出现:前俩消息是 topic1 的,第三个是 topic2 的,第四个是 topic1 的,第五六个是 topic2 的交叉情形

消费队列

由于commitlog并没有做什么优化(比如按照topic分类),所以就有了消费队列

在追加写commitlog的过程中,dispatch线程会按照偏移量一点点往下分发

每来一个消息,它都会根据topic来把消息分发到某个队列里面(注意是某个队列,不是所有队列)

而且一个topic可以对应到多个队列,具体分发给哪个队列则由负载均衡决定(该方案是在producer端做的)

这样一来,消息的写入和消费就会很快,因为它不是由固定队列来承担某个topic的所有消息,而是分摊的

实际消费

队列里存的不是消息实体(如果存消息内容,那commitlog也就没啥意义了)

而是消息的索引(即该消息在commitlog里的偏移量,以及消息实体的大小,和tags)

所以实际消费时就会根据偏移量到commitlog找到消息,然后取出消息内容,接着被消费端消费

随机消费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topic是顺序写的,而消费则不是顺序消费的

即同一个topic连续投递过来的两个顺序消息,可能会被分发到不同的队列,导致消费不一定是连续的

所以会出现topic是顺序写到commitlog的,而消费则是在commitlog的一段范围内随机读的

虽然顺序写随机读这个问题,不如顺序读性能高,但其实影响不是很大(只是在做时间轮时有点影响)

重复消费

它只保证消息不丢,但不保证消息不重复

因为consumer在从消费队列取数据时,不是一条一条取的,而是一次取 N 条,然后去慢慢消费

若这个过程中consumer挂了,那么下次消费时,所取的数据还是会包括这一次的消息

直到consumer显式的回复 ack 给消费队列,消费队列才会去偏移(即移动offset)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接受重复消息,那就得做幂等

优化

如果有优化需求,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角度着手:

  • CommitLog文件切分(默认1G)
    假设某业务堆积了很多消息,然后它突然开始消费,此时堆积消息可能位于commitlog的中部或顶部
    那么就要加载一个很大的文件来读到那些堆积消息(代价有点大),所以做切分,按需加载就行了
  • MMap提升文件访问性能
    内存文件映射机制,可以认为它做了一次类似于零拷贝,减少了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切换
    其实就是对写入做了一次优化,多次读直接读内存,减少了系统调用
  • SSD(就算是普通的机械盘,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性能问题)

相关文章

Content